干部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充分认识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认真研究党校工作本身以及其在干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重要作用,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党校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先导性
首先,教育是干部成长的前端性环节,对干部的成长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哪里来?一靠自身在实践中锻炼,二靠组织的教育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坚强的党性等,不可能自发产生,主要靠组织培养的手段来获得,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靠教育培养来支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前提是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培养。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我们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显著特点和重要环节。
其次,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教育是干部成长的先导,党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干部。干部教育的先导性被我们党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所一再证明。延安时期和建国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充分利用党校这个阵地,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教育干部,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和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党校为发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推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作了大量工作,为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下,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方面,作出了新的成绩。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决策,以党校为阵地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轮训班、专题研究班,中央领导多次到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为党中央采取重大决策,召开重要会议,在澄清思想、统一认识、创新理论、凝聚力量、团结一致向前看方面发挥了先导性作用。
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基础性
干部队伍建设涵盖思想、组织、能力、作风、制度等各项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是以上各项建设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理论培训为重点,使广大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夯实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世界眼光、培养了战略思维、增强了党性修养,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习近平同志今年9月27日出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的干部教育培训座谈会时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因此,干部教育培训推动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这种意义上讲,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具有战略性
一方面,干部教育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大事。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教育干部。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日益繁重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我们党能否顺利实现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各项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另一方面,干部教育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问题。党的事业是不断发展的,对干部的要求同样是发展的,干部教育培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党培养干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同时更是为了将来的发展需要。早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毛泽东同志与中共中央估计到敌后形势与将来反攻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选派大批人员赴延安学习。日本投降后,这些干部迅速被派往各解放区,成为解放区的骨干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国以后党逐渐形成了干部队伍的梯队结构培养思想和制度。陈云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只要把党的第三梯队建设起来,经过十年八载的锻炼,他们就可以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党的领导权就可以保证为马克思主义者所掌握。”可见,干部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问题。
(作者系中央党校办公厅副巡视员兼地方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