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内容详情
市级党校抓统筹县级党校创特色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建一    点击数:2166 发表时间:2013-12-02     字号: |大+  

市级党校抓统筹县级党校创特色

 

如果从党校系统来看县级党校,因为其处在整个党校系统的最基层和最末端,教学设施、学科门类、师资力量等方面无法与上级党校相比较。但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县域范围内来审视县级党校,我们认为,县级党校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县级党校的三个比较优势
  党员干部培训轮训主渠道的优势。随着干部教育培训的推进,高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不断加入,多渠道的社会培训格局已经形成;但一般在县域范围内,除了党校以外,很少有其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就党校系统而言,县级党校作为干部培训轮训主渠道的优势相对更为明显。特别是面向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基层理论骨干的培训,任务艰巨,使命重大,迫切需要县级党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县域内的优势,承担起基层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培训轮训任务。
  思想理论宣传主阵地的优势。在县域范围内,往往缺乏面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思想理论宣传的队伍。而县级党校恰恰集中了一批专门从事思想理论工作的骨干。县级党校无论从思想理论宣传队伍数量、还是队伍素质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县域决策咨询思想库的优势。一般说来,在县级范围内,除了党校,没有专门的社科研究机构。县级党校的科研力量,可以说是本县域内最强的。同时,在党校系统内,县级党校处于最基层,最“接地气”。因此,县级党校在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咨询方面发挥思想库的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发挥潜在优势,走县级党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县级党校所具有的这些优势表明,县级党校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党的建设中大有作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把潜在的优势发挥好,走县级党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要着力打造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品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在教学上彰显党校姓党的培训共性要求。党校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也不同于国民教育体系,党校的干部教育,重点要突出“明理、悟道、修身、增智”。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修党员领导干部之“身”,增岗位履职能力之“智”,使党校培训工作更加符合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党校办学不同于其他培训的特色,这样才能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要坚持“特色立校”,要打响自己的特色品牌。处在最基层的县级党校工作要避免上下一般粗,避免一一对应上级党校,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县级党校要认真分析研究本校的实际,坚持以“特色”创品牌。三是要把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几项特色培训工作,在党校系统中树立面向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培训的特色品牌。
  要努力打造县域思想理论宣传的特色品牌。县级党校要充分发挥好思想理论宣传主阵地的优势和师资力量优势,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工作,用生动活泼、鲜活管用的大众化语言传播“正能量”。县级党校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县域内主流媒体的合作,在县域内党报党刊、主流网站开设“党校在线”等思想理论宣传阵地;要主动将触角向企业、农村、中小学校等基层一线延伸,向两新组织等新兴领域延伸,向普通党员延伸;主动与乡镇、街道基层党校组建“1+X”联盟,形成以县级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基层党校为基础,开放兼容、优势互补、全面覆盖的“大党校”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基层“红色讲坛”等思想理论宣传品牌,广泛开展思想理论宣传,让“正能量”传播到县域内的每一个角落。
  要大力培养服务地方中心工作的特色品牌。要充分利用好党校的科研力量优势,开展县(市)情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县级党校的重要职责,也是县级党校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县级党校要积极组织教研力量主动深入基层,摸爬滚打,深入调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思考的难点问题,通过田野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培养一批精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县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土专家”和“本地通”,努力使党校的调研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所用,努力使党校成为县级党委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打造“第二政研室”等资政品牌。
  市委党校要发挥党委重要部门的作用
  加强县级党校的建设主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县级党校自身的努力,市委党校也要发挥“党委重要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县级党校的统筹,支持县级党校的建设。市委党校坚持树立党校系统“一盘棋”的思想,以“市级党校抓统筹,县级党校创特色”为总体思路,统筹各类资源,支持县级党校努力争创特色工作,打响各自品牌,发挥品牌集聚效应,努力实现市县党校整体科学发展。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加强对县级党校的统筹管理。市委党校要制定关于统筹支持县级党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保证统筹支持科学规范,加强统筹管理。整合对县级党校统筹支持各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出台涵盖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全方位的支持县级党校建设的“一揽子”制度,坚持以制度支持县级党校各方面建设,以制度推进统筹支持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以“五个统筹”为抓手,统筹支持县级党校的建设。市委党校积极统筹协调好政策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管理资源及特色资源,加大倾斜力度,使市委党校各类资源进一步为县级党校共享。充分发挥市委党校的优势,积极争取统筹政策资源延伸到县级党校;统筹市委党校教学评估、教学计划、学科建设、教学交流、精品课评选、师资队伍建设、图书信息、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延伸到县级党校;统筹“思想库”建设、课题研究、咨政调研、科研交流、科研评比等科研资源伸到县级党校;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后勤管理模式等服务管理资源延伸到县级党校;统筹指导特色品牌建设,及时调研、及时总结,通过各种平台、载体及时发掘、宣传各分校、县(市)委党校的特色优势品牌并加以培育和推广,让品牌更响,让优势更优,在特色发展中实现县级党校的科学发展,以形成党校系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整体品牌。努力做到以上带下、师资共用、课程共享、课题共研、学科共建、任务共担、特色共创,发挥市委党校和县级党校政策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管理服务资源、特色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市委党校与县级党校的资源优势互补和共建共享。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