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加减乘除”法整合旗县区党校资源
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云震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晓海
记者:云校长,您好。县级党校的改革发展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党校不断思考的问题。今年 6月,呼和浩特市委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促进旗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稳妥地对市辖旗县党校实行了资源整合,整合后的党校培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态势。请您介绍一下呼市旗县党校改革前的基本状况。
云震:呼和浩特市旗县党校改革前的状况是这样的:呼市共有9个旗县区,其中5个旗县,包括土左旗、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分别设立旗县委党校,与行政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4个市区,包括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2004年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党校资源整合的意见,将党校撤销,挂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牌子。多年来,呼市的旗县区党校、党员干部培训中心作为市委党校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弥补了市委党校难以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普遍教育培训的不足,在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战略思想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改革发展的变化,旗县党校发展中的一些困境凸显,难以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干部培训的新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在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呼和浩特市委决定对旗县党校进行改革,通过整合培训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为呼市的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人力智力支持。
记者:请您再介绍一下改革后的党校培训格局是怎样的?
云震:改革后,我市撤消了五个旗县党校,改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其人员、编制、资产归各旗县。市委党校承担旗县区乡科级领导干部、副乡科级后备干部、公务员、村(社区)“两委”委员的培训任务。旗县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承担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实用人才的培训。
旗县党校撤销后新党校建成前的过渡期为3年,目前正处于过渡期。当前的工作目标是将原旗县党校承担的培训任务划分给市委党校和旗县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在市委党校新址建成前的过渡期内,原旗县党校承担的培训任务由市委党校和各旗县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共同承担。市委党校和旗县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实现无缝对接、平稳过渡,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市委党校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实施统筹办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制度管校、人才兴校,力争在2015年建设成为与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特色、高水平、一流的干部教育学府。旗县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要以灵活的办学模式和高效的运转效率,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记者:办好县级党校,根本出路在改革,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怎样改才能既保持原来的培训优势,又能完善培训体制上的不足却是一个难题。请您谈一谈呼市旗县党校改革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云震:此次旗县党校改革主要原则就是遵循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首先必须遵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提出,深化旗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办学模式。并要求各盟市要因地制宜搞好旗县区党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不搞“一县一校”,盟市所在地及附近旗县区一般不单独设立党校,主要依托盟市党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其次是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为了积极慎重地推进我市党校资源整合工作,呼和浩特市委成立了由组织部、编办、党校等部门组成的旗县区党校工作调研组,到旗县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调研显示,我市旗县区党校、党员干部培训中心曾经在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发展的困境凸显:一是改革发展缺乏规划性,办学条件在全区 12个盟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二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除托县、武川县外,其他旗县党校硬件建设落后陈旧。四市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办学场所。三是办学体制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培训资源逐渐减少。基于以上现实情况,采取撤消了五个旗县党校,改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的改革举措,无疑是整合党校资源,形成培训合力的优选途径。
记者:在这次旗县党校资源整合的改革中,您认为最有效的改革思路与方法是什么?以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改革,会给党校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云震:我的体会是,科学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改革,是有效实现旗县区党校资源整合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改革,带给党校的是未来发展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
“加减乘除”法的“加”是指加强沟通,统筹整合党校资源。优化整合党校资源,形成办学合力,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一是统筹培训计划。建立由市委组织部、统战部、政法委、党校,市人社局、财政局以及各旗县区组织部门组成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培训计划、培训保障等事宜。二是统筹培训职能。充分发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一校两院”的培训职能。解决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多年不训的问题。三是统筹班次学制。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为一个月,科级领导干部(包括县处级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为二个月,副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为一个月,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为半个月等,做到科学培训、有效培训。四是统筹师资资源。充分利用首府党政机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独特优势,建立全市干部教育优质师资库。
“减”是指减少层次,科学撤并旗县区党校。撤消五个旗县党校,改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办学层次的减少,科学撤并旗县区党校,并不是削弱党校工作,而是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乘”是指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办好市委党校。呼和浩特市委对党校工作高度重视,今年6月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党校发展问题,对党校今后发展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一是成立旗县党校改革发展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旗县区党校资源整合问题。三是建设一所规划标准要高、理念超前、功能设施齐全、特色突出、环境优美,注重人性化、信息化的“公园式”校园。四是市委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党校开展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所得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全部用于党校建设和发展。因此,在这样好的发展形势和契机下,我们将“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办好市委党校,为我市打造“两个一流”、推进“三个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除”是指除旧布新,优质高效完成培训任务。随着五家旗县党校的撤销,呼和浩特全市只有市委党校一所党校,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牢牢把握党校办学的方向;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坚持科研强校,充分发挥理论阵地和决策智库作用;坚持制度管校,不断提高党校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制度人才兴校,建设高素质的党校教育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