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常颖 来源:学习时报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重视学科建设,根据党校性质和本校教研实际,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把学科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着力形成布局科学、重点突出、特点鲜明的泉州市委党校学科体系。
明确“三个要求”:基础理论、时事政治、泉州特色
党校首先是学校,学校的共性要求就是基础理论建设。党校的基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并融会贯通。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党校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要有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制度要求,并有具体的培训、进修的计划。
党校姓党,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党校的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要紧扣时事政治,体现政治性和组织性。学校的教学科研领导组要根据时事政治的需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员疑惑问题,适时地研究开发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和科研课题。
泉州党校要体现泉州本土特色。在学科建设中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局,联系地方实际,突出地方优势,总结宣传地方工作经验。学校市情研究所要及时提供信息,搜集素材,研究指导性课题。
强调“三个内容”:教学、科研资政、队伍建设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任务,是党校的优势,更是提高对外影响力之关键所在。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提高党校教学的质量,努力创精品,树品牌。精品课的产生和评价要有科学的标准和合理的过程。在学员评价和学校教学领导小组推荐的基础上,通过评比或比赛产生。精品课要有较高的标准,宁缺毋滥。
科研资政要在上档次,出精品上下功夫。要鼓励、推动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科研进课堂,不能理解为将科研和调研的内容照搬进课堂,而是将研究的数据、案例、学术观点融入各学科的课题中。学校对每个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定量要求的基础上,更要表扬和重奖科研资政中上档次、出精品的成果。
队伍建设要力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重点培养中青年的教师人才,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要探讨帮扶机制。引进人才要五湖四海,要精,要管用。
突出“三个重点”:重点学科、重点课题、重点教师
重点学科要能体现出党校的优势和特色。党校姓党,强调党性,体现政治性的学科,如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要发挥其优势,力争在泉州走前列,在全省创一流。要加大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重点课题主要体现在党性和组织需求上。要根据时事政治、中心任务和地方特色的要求,有意识地研究和保护一些重点课题。
重点教师包括讲课能手和科研能手。要注重发现和培养能手。重点教师要与重点班次、重点课题相结合。对重点教师要减少他们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有所照顾。
形成“三个合力”:学校给力、教研室合力、教师个人努力
学校要给力。学校要有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学科建设政策体系。精品课题的评价标准和形成程序要科学规范,排课制度在如何体现重点、鼓励精品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加大动力,提高积极性方面要有新的举措。
教研室要有合力。各学科要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划,合理的分工,关健是要形成合力,强调团队精神。可以打破现有的教研室编制的限制,以学科形成团队,初定学科负责人,明确学科重点,规划期望目标。教研室要有集体备课、集体调研和帮扶机制。
教师个人要努力。每个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学科方向、教研重点和具体可操作的教研计划。在强调自觉性的同时,学校还必须有检查、落实和科学的奖优罚劣的机制,以保证教师积极性的可持续发挥。
(作者系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校务委员)